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頁數:447 字數:600000 譯者:南玉祥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精神分析引論》是弗洛伊德著作中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精神分析是治療神經病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研究心理學的一種科學手段,現在成為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派別,這一學派對醫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史學、文學、藝術和哲學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弗洛伊德將這一理論在此書中做出了最精深的解答和詮釋。
此書完成于1915年~1917年,是由弗洛伊德在維也納大學講授精神分析學說的演講稿組成。全書總共有三卷:過失心理學、夢和神經病通論,共分28章。此書用通俗、簡潔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講述了精神分析學說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過失心理學和夢這兩部分主要通過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過失以及夢中的情境,為我們講述了有關神經病問題的基礎知識,第三卷才是此書的核心部分,也是弗洛伊德學說的精髓所在,他通過舉例,對各種有關神經病癥的全面分析,為我們闡述這個有相當難度的新課題。全書本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完整地反映精神分析學說的內涵和實質,對研究相關學說的人群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此書大量運用超現實主義畫派風格的繪畫,用更為形象化的畫面,全方位、立體式闡述弗洛伊德思想的精髓。其中以西班牙畫家達利的繪畫為主,他的作品大多靈感都來源于弗洛伊德的學說。他對夢境及生命中潛意識的透視,引導著人類更加徹底地了解了自己,同時對此所涉及的人文領域都留下了難以復制的影響。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病理學家,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心理學家之一。1856年他出生于奧地利摩拉維亞的弗萊堡市的一個猶太家庭,4歲時他隨全家遷居到維也納,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那里度過的。1873年,弗洛伊德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成為一名醫科學生。在此期間,他曾做過布倫塔諾和布呂克的學生。1881年3月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882年7月進入維也納全科醫院工作,1883年5月轉到精神病治療所任副醫師。1885年,弗洛伊德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醫學院神經病理學講師。1886
年9月弗洛伊德與馬莎?伯萊斯結婚,之后由于經濟原因他以神經病學家的身份私人開業行醫?;楹笏麄冇腥腥?。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的鼻祖,是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奠基人。他被公認為二十世紀對世界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同時他也是近代歷史上對人類心靈有特殊貢獻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不僅在心理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它幾乎涉及到了人類知識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文學和藝術方面。
弗洛伊德的作品極為豐富,其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1904)、《性學三論》(1905)、《精神分析運動史》(1906)、《圖騰與禁忌》(1913)、《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2)、《幻想的未來》(1927)、《自我和防御機制》(1936)等。
書籍目錄
第一卷 過失心理學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過失心理學
第三章 過失心理學(續)
第四章 過失心理學(續完)
第二卷 夢
第五章 初步的研究及其困難
第六章 初步的假說與釋夢的技術
第七章 顯意和隱意
第八章 兒童的夢
第九章 夢的檢查作用
第十章 夢的象征作用
第十一章 夢的工作
第十二章 夢的舉例及其分析
第十三章 夢的原始的與幼稚的特點
第十四章 欲望的滿足
第十五章 幾點疑問與批判的觀察
第三卷神 經病通論
第十六章 精神分析法與精神病學
第十七章 癥候的意義
第十八章 創傷的執著——潛意識
第十九章 抗拒與壓抑
第二十章 人們的性生活
第二十一章 里比多的發展與性的組織
第二十二章 發展與退化的各方面、病原學
第二十三章 癥候形成的過程
第二十四章 一般的神經過敏
第二十五章 焦慮
第二十六章 里比多說:自戀
第二十七章 移情作用
第二十八章 分析療法
章節摘錄
就拿神經病的癥狀來說,我們知道癥狀是矛盾的結果,而矛盾則是出現在病人追求里比多的一種新滿足時。這兩種相互抗衡的能力會在癥狀中重新會和,而且在癥狀的形成過程中,因為相互妥協退讓最終達到了相互和解的一種效果。而癥狀也就因此有了抵抗能力,而這種抵抗能力的保持則依賴于兩種能力的相互抗衡。此外,我們還知道在這兩個相互矛盾的部分里,有一種是沒有滿足的里比多,這個里比多被現實阻擋后,就開始另外尋找滿足的出路。如果這種“現實”是公正無私的,那么就算里比多用另外的對象取代了原本的為滿足的對象,結果還是要退回來,而從以前已經克服過的一種組織,或從前被遺棄的一個對象中來尋求滿足。于是,里比多就退回到了以前發展中曾經停留過的那些執著的地方?! ″e位的形成過程和神經病的形成過程有著明顯的區別。如果這些退化作用沒有引起自我方面的禁止,那么神經病就不會形成,而里比多仍舊可以獲得一種真實的滿足,雖然這種滿足不是常態下的??墒?,如果自我在操控意識的同時,還統治運動的神經支配和心理沖動的實現,如果自我不贊同這些退化,結果就會產生矛盾。里比多被阻擋后,就會另外尋求發泄能力的出路,以此來遵從唯樂原則的要求,它必須要和自我相分開,而那些現在在退回的發展道路上經過的執著點(自我在以前曾用壓抑作用來對這些執著點進行防止)正好可以用來躲避。里比多退回后又重新進入了這些被壓抑的地方,于是就擺脫了自我和自我法則的控制,但以前那些在自我指導下所得的訓練也一并被遺棄了。如果里比多現在就能獲得滿足,那它就很容易被控制,但如果它受到內外剝奪的雙重壓迫,那就很難被控制,會轉而迷戀以前的幸福的生活。這就是它最主要的、不變的性質。由于此時里比多附著的觀念是屬于潛意識系統的,所以它也擁有了潛意識系統所特有的歷程——即壓縮作用和移置作用。于是,里比多的形成的條件就和夢形成的條件相似。里比多在潛意識中所附著的觀念就必須要和前意識中自我的力量相抗衡,就像隱夢那樣,當它一開始在潛意識中有思想本身形成,用來滿足潛意識的幻想的欲望時,就會出現一種(前)意識的活動來進行盤查,只允許它在顯夢中形成一種和解的方式。既然自我這樣抗拒里比多,那么里比多也只好采取一種特別的表現方式,來讓兩方面的抵抗都有一定的發泄。于是,作為潛意識中里比多欲望的多種改變的滿足,也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的巧妙選擇的混合,癥狀就這樣形成了。但是從最后一點來說,夢的形成和癥狀的形成是有所不同的,夢形成時,所有前意識只是為了保證睡眠,不然擾亂睡眠的刺激進入意識,但對潛意識的欲望沖動,它卻不會嚴令禁止。它的舒緩是因為人在睡眠時的危險性很小,而睡眠的條件本身就能夠讓欲望無法實現?!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