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pwkcv"></small>

  1. <menuitem id="pwkcv"></menuitem>
    1. 民間住宅建筑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作者: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編  頁數:19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的古代建筑源遠流長,從余姚的河姆渡遺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遺址,可以考證的實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當然,戰國以前,建筑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的漫長歲月,秦漢以降,隨著生產的發展,國家的統一,經濟實力的提升,建筑的技術和規模與時俱進,建筑藝術水平也顯著提高。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間,建筑發展高峰迭起,建筑類型異彩紛呈,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制作,從構造做法到用料色調,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中國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獨放異彩,獨樹一幟?! 〗ㄖ悄痰臍v史。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靈的是建筑。今天的炎黃子孫佇立景山之巔,眺望金光燦爛雄偉壯麗的紫禁城,誰不產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視護城河邊的故宮角樓,誰不感嘆先人的巧奪天工?! ≌鋹劢ㄖ褪钦鋹蹥v史,珍愛文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從成立之日起,即把整理出版中國傳統建筑、弘揚中華文明作為自己重要的職責之一。20世紀50、60年代出版了梁思成、劉敦楨、童高、劉致平等先生的眾多專著。改革開放之初,本著搶救古代建筑的初衷,在楊俊社長主持下,制訂了中國古建筑學術專著的出版規劃。雖然財力有限,仍撥???0萬元,組織建筑院校師生實地測繪,邀請專家撰文,從而陸續推出或編就了《中國古建筑》、《承德古建筑》、《中國園林藝術》、《曲阜孔廟建筑》、《普陀山古建筑》以及《頤和園》等大型學術畫冊和5卷本的《中國古代建筑史》。前三部著作1984年首先在香港推出,引起轟動;《中國園林藝術》還出版了英、法、德文版,其中單是德文版一次印刷即達40000冊,影響之大,可以想見。這些著作既有專文論述,又配有大量測繪線圖和彩色圖片,對于弘揚、保存和維護國之瑰寶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誠然,這些圖書學術性較強,主要為專業人士所用?! ?989年3月,在深圳舉行的第一屆對外合作出版洽談會上,我看到臺灣翻譯出版的一套《世界建筑全集》。洋洋10卷主要介紹西方古代建筑。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卻只有萬里長城、北京故宮等三五幅圖片,是中國沒有融入世界,還是作者不了解中國?作為炎黃子孫,別是一番滋味涌上心頭。此時此刻,我不由得萌生了出版一套中國古代建筑全集的設想。但如此巨大的工程,必有充足財力支撐,并須保證相當的發行數量方可降低投資風險。既是合作出版洽談會,何不找臺灣同業攜手完成呢?這一創意立即得到《世界建筑全集》中文版的出版者——臺灣光復書局的響應。幾經商榷,合作方案敲定:我方組織專家編撰、攝影,臺方提供10萬美元和照相設備,1992年推出臺灣版。1989年11月合作出版的簽約典禮在北京舉行。為了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按期完成任務,我們決定以本社作者為主完成本書。一是便于指揮調度,二是鍛煉隊伍,三能留住知識產權。

      內容概要

        人類始終為追求食、衣、住、行的滿足而努力,居所的安定無疑更是其他三者的保障,因而發展成民間住宅的形式在中國這片廣大的土地上,或因民族的不同,或因地理環境的差異,而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民居形式,形成圓樓窯洞四合院等特殊建筑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建筑形式中獨樹一幟。本書沿華北、華中、華南、西部地方等地區,介紹各地特有的民居形式,如四合院、窯洞、浙皖民居、紅磚建筑、干闌式建筑、石板房、吊腳樓等,展現中國藝術與民間住宅結合所呈現的美感,并由此了解中國民居的意蘊與精神。

      作者簡介

      為弘揚中國古代建筑文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不憚繁雜,潛心調研、攝影、編纂,出版了大型畫冊《中國古建筑大系》。全書共分10冊:①宮殿建筑、②帝王陵寢建筑、③皇家苑囿建筑、④文人園林建筑、⑤民間住宅建筑、⑥佛教建筑、⑦道教建筑、⑧伊斯蘭建筑、⑨禮制建筑、⑩城池與防御建筑。這部巨著,集中國古建筑大全于一書,不但內容精當、圖片精致,而且印裝精美,值得每位中國古建筑的研究者與愛好者珍藏。本書曾獲得國家圖書獎榮譽獎,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特別獎。"中國古建筑之美"為此套煌煌巨著的普及本。

      書籍目錄

      序一/周誼序二/劉致平序三/葉如棠論文 民間住宅建筑分布圖 窯洞地區周邊導覽圖 民間住宅的發展歷程——縱橫話歷史,捭闔探源流 先秦時期的民間住宅 秦漢兩晉時期的民間住宅 唐宋時期的民間住宅 明清時期的民間住宅 民間住宅的建筑形式——一宅居融民情,風韻會地理 平面分類 形式集合 村鎮面貌 民間住宅的藝術特征——稚拙藏超卓,樸厚寓靈幻 疏密得當,虛實相生 外實內靜,氣韻生動 樸實淡雅,內外通透 裝飾明艷,麗而不俗 詩情畫意,音樂旋律圖版 民間住宅建筑 華北 華中 華南 西部地方附錄一  建筑詞匯附錄二  中國古建筑年表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摘錄

        形成一種古代關于擇居、營居的學問。風水觀念顯得深沉而凝重。加之漢武帝時推崇儒術、罷黜百家,在住宅的立面、布局上非常注意整體的秩序禮儀制度。建筑開始被多方限制,住宅沒有戰國以前那樣形式靈活、平面多樣了。漢族房屋制度,如前堂后寢、左右對稱、主房高大、院落組織等,從漢代至今,無多大變化?! h代的住宅建筑形式不僅有文獻記載可考,而且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如畫像石、畫像磚、明器陶屋、明器青銅房屋等提供了形象資料,可以了解得更加具體?! h代最常用的住宅單位,尤其是西漢,即是所謂“一堂二內”的制度,也是一般平民所最喜用的制度?!皟取敝笮∈且徽梢姺?。后世所謂“內人”即是內中之人的意思,亦即是家庭主婦的別稱。堂的大小等于二內,所以宅平面是方形的,近于田字。這種雙開間的宅制在漢明器、祠堂、崖墓上是非常多的?! h代規模較小的住宅平面為方形或長方形,屋門開在房屋一面的當中或偏在一邊。房屋的構造除少數用承重墻結構外,大多數采用木構架結構。墻壁用夯土筑造。窗的形式有方形、橫長方形、圓形等多種。屋頂多采用懸山式或囤頂。規模稍大一點的住宅,無論平房或樓房都以墻垣構成一個院落?! h代樓居的風氣很盛,是與后世住宅大不相同的地方伶天西南、東南一帶仍多有樓居的,不過北方多為平房)。樓居的盛行顯然是將干闌式建筑的下段略為提高作堂室之用,而人們仍居樓上。這是很經濟的辦法。但是北方天寒風大,木樓房不甚適用,所以以后漸漸減少。至于干闌式建筑在漢代仍然是很多的。如“席地而坐”即是由于干闌式構造產生的習慣。近來在廣州亦有干闌式明器出土,可以證明漢代干闌的形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間住宅建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非常好的一本書,內容很適合學設計的人
      •     內容詳細,內有手繪線圖詳細說明。值得購買值得收藏
      •     圖文并茂,做為個人興趣隨手翻翻很不錯,紙質裝幀也挺好的
      •     還沒有看,只隨便瀏覽一下就覺得還可以吧
      •     比較專業,適合知識的普及
      •     還沒看,只是翻了翻,圖片很多,很美,希望能集齊一套。
      •     較為傳統的文字和拍攝方法。圖文并茂內容詳實。
      •     彩圖為主,裝幀精良,值得珍藏。
      •     這類書都很貴,圖片有時不大
      •     感興趣的值得購買
      •     與45元的定價和八折的幅度來說,這本書總共才200頁左右,雖是彩印,但還是性價比不高。不過里面的內容比一般的旅游書好一點,偏向專業化,要是內容能再多點就好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

      漂亮人妻当面被朋友玩弄_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_日韩理论午夜无码_交换朋友夫妇客厅互换视频
        <small id="pwkcv"></small>

      1. <menuitem id="pwkcv"></menu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