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張建偉 頁數:493 字數:46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原本說的是國體變更,在專制國家,同樣也是政體變更,即把專制政體轉變為民主政體。這條路,在大清國,走得艱難,從戊戌變法開始,走了十三年,終于在辛亥那年,走到頭,亡了國。辛亥革命已經百年,現在重新審視這場大變局的來龍去脈,便是《走向共和》出版的緣起?!蹲呦蚬埠汀肥俏迨偶麣v史劇的文學修訂本,該劇在當年曾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本書由劇作家張建偉著。
作者簡介
張建偉,記者,作家,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榮獲范長江新聞獎、魯迅文學獎。出版著作多種:新聞文集,《第五代》《命運備忘錄》《深呼吸》。歷史隨筆,《大清王朝的最后變革》《溫故戊戌年》《最后的神話》《流放紫禁城》《世紀晚鐘》《老中國之死》《袁世凱傳》《近代化細節》。電視劇作,《走向共和》《朱元璋與沈萬三》《錦衣衛》《努爾哈赤》《茶女》《楊貴妃秘史》《戰國》。話劇劇作,《萬歷十五年》(改編)《上帝來到中國》《辛亥年》。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太后回鑾
第二章 中南海牌局
第三章 三條道路
第四章 廢科舉
第五章 預備立憲
第六章 新官制
第七章 大參案
第八章 死神之舞
第九章 掘墓人
第十章 辛亥首義
第十一章 三國演義
第十二章 清廷遜位
第十三章 新舊交替
第十四章 府院之爭
第十五章 張振武案
第十六章 孫袁會談
第十七章 民權初步
第十八章 宋教仁案
第十九章 二次革命
第二十章 正式大總統
第二十一章 中華革命黨
第二十二章 皇帝的新衣
第二十三章 袁世凱之死
第二十四章 五權憲法
后記
章節摘錄
版權頁:“美女愛英雄,克強可不許拒絕喲?!壁w秉鈞道?!昂?!”黃興站起來,隨侍者而去。趙秉鈞默默注視著黃興與一女士舞蹈著,隨手掏出一張銀行存單,放到桌上,推到宋教仁面前:“鈍初,這是大總統讓我交給你的?!薄班?!五十萬元呀!”宋教仁拿起來一看?!按罂偨y知道你家有老母,有妻兒,不富裕?!薄岸嘀x多謝。我還養得起家?!闭f著,將存單又推了過去?!鞍牙夏?、妻兒接到北京來吧。大總統希望你留下來。你不愿當部長,他可以為你專設副總理的職務?!壁w秉鈞滿面真誠地說道,“鈍初,真希望你留在北京幫我一把呀?!薄皣顸h馬上要開始競選國會議員,孫先生把這件大事交給了我,我是無暇他顧啊?!彼谓倘屎鋈挥肿ミ^了那張存單,“那我就收下了!”剛才不要,現在又取——趙秉鈞一怔。鎂彈又爆亮,是在袁世凱和孫中山那邊,田沫正請攝影記者給正在暢談的孫中山和袁世凱照相?!拔艺f田沫女士,看來我是永遠躲不掉你嘍!”“還說呢孫先生,您讓我輸了!”田沫恨恨地說道,然后拉起攝影記者就走。孫中山滿頭霧水,袁世凱卻注視著他們的背影,喃喃道:“如后一切都是新的……”只見宋教仁手里拿著那張存單,趙秉鈞跟在后邊,笑嘻嘻地走了過來。宋教仁對著孫中山搖著手里的存單:“先生,大總統和趙總理為我國民黨競選國會議員贊助五十萬元?!薄昂冒?!”孫中山道。袁世凱看了趙秉鈞一眼,后者沉吟不語。袁世凱也笑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嘛?!庇H切地招呼道:“鈍初,來來來,快坐到我身邊來?!彼谓倘首皆绖P旁邊,趙秉鈞也沉吟地坐到了圈內的沙發里。這時,一曲終了,黃興興沖沖地過來了:“好啊好啊,你們都在這里清閑,讓我轉悠起來沒個完!”“克強,能者多勞嘛?!睂O中山道。又一曲音樂響起來,只見沈玉英走了過來,盈盈一禮:“孫先生,你讓我好等。就不能請我跳個舞嗎?”“真是對不起?!睂O中山趕緊站起來,“我我我,我不會跳舞?!薄跋壬蜌饬?。先生普浴歐風美雨,豈能不會跳舞?英子,我可把孫先生交給你了?!痹绖P道?!皩O先生,請?!鄙蛴裼⒂质怯欢Y?!安恍胁恍??!睂O中山慌了,“要要要,要不這樣,我給大家唱,唱一段粵劇?!薄皩O先生,你可別……”黃興忙攔道。袁世凱卻已經鼓起掌來:“好啊好??!”他站起來,拍了一下手。音樂停了,舞蹈也停了。袁世凱說道:“諸位諸位,請諸位大飽耳福:我們請中山先生唱粵劇?!北娙藲g呼鼓掌。沈玉英上前攙起孫中山的臂膀,孫中山臉紅紅的,走到了大廳中央,沈玉英站在一旁,笑吟吟地瞅著他。所有的人都瞅著他。孫中山輕輕咳嗽了一下,然后找著粵劇的調子:“顛顛倒倒,倒倒,不對,不對。對不住大家,我小時候是會唱的?!北娙硕夹α?。孫中山重新找調子,這一次,臺上的樂手用輕輕的音樂幫著他找。終于找準了。
后記
走向共和,原本說的是國體變更;在專制國家,同樣也是政體變更,也就是把專制政體轉變為民主政體。這條路,在大清國,走得艱難,從戊戌變法開始,走了十三年,終于在辛亥那年,走到頭,亡了國。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紀念,大家回頭看,重新審視這場大變局的來龍去脈,這便是本書出版的緣起。 本書是五十九集同名歷史劇的文學本,歷史學家對該劇的述評,以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蕭功秦先生的《從(走向共和)的人物形象看歷史范式的轉換》(原載2003年6月《探索與爭鳴》)一文最為中肯。摘錄一些段落,以饗讀者: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教科書與歷史著作中,許多近代歷史人物,都被貼上不同的政治標簽,成為政治宣傳畫上的臉譜。例如,李鴻章、慈禧、榮祿、袁世凱這樣一些重量級人物,無論在國民黨的官方史學中,還是建國以來的歷史教科書中,他們都是十惡不赦的歷史罪魁。而康有為、孫中山的形象,則附麗上了奪目的政治光環,并成為人們道德崇敬的對象。 《走向共和》自播放以來引起世人廣泛注目……這部作品最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大膽地突破了五十年來,甚至近百年來歷史學界已經形成的刻板的臉譜化的形象,并大體上使眾多歷史人物更接近于其歷史真實的面目。由于它與人們近百年形成的固定觀念與思維定勢之間,形成巨大反差,由于它能借助于現代化的傳媒手段,在數以億計的電視的受眾面前盡情地展示自己對歷史的新詮釋,當電視劇演職員們挾如此巨大的特殊優勢,來強化他們與人們刻板形象之間的這種巨大反差時,其影響力沖擊力之巨大,就自然而然了。 值得人們深思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嘗試恢復歷史人物真實性的浪潮,不是由改革開放已經二十余年后的新一代歷史學家發起,而是由學術界以外的非專業人士發起?并且這一沖擊波又能如此勢如破竹?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學科特點而言,歷史學思維傾向于保守,學院派的風格也易于形成思維定勢,這些都可能妨礙了人們去擺脫長期的思維上的“路徑依賴”。相反,文學出身的編劇者習慣于文學形象思維,這一思維的特點,往往有助于通過對形象的直覺感悟,來把握人物的特點。因此,文學家的直覺在突破舊思維方面,比起受到理論之網重重約束的史學家來說,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優勢。另外,歷史學的理論思維,要完全從意識形態教義的框架里擺脫出來也難。歷史學家往往離不開“文以載道”,而當歷史學家無論是“載革命之道”,還是“載改革之道”時,往往會把歷史人物不自覺地符號化,這就會妨礙人們去突破舊的思維路徑。 從更深一層意義上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從《走向共和》的嘗試中看到歷史學范式正在發生靜悄悄的轉變?也許這句話說得過重了一些,這是作者在研究近代史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未遂心愿。這種心愿漸漸變為心中一種對別人的期待。當電視劇的演職人員們,在并不承擔“文以載道”的意識形態任務的情況下,當他們運用文學家的直覺,來自由處理歷史人物時,他們就沒有思想負擔,他們的頭腦近乎一張白紙,本來就沒有受教條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過多的涂抹。他們只需憑依其健康的世俗的感覺,以孩子般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在歷史故紙堆中自由來去,就會在無意中發現一些本來就很明白的東西。史料就在那里放著,歷史人物在里面按其本來面目活動著,說著,笑著,發怒著,哭著,陰謀著。這一切并不需要足夠智慧就可以理解,只要粗通文言文,運用常識思維,就能很自然地得出接近于真實的看法來。 這是蕭功秦先生對歷史劇《走向共和》的評述,更是對長期以來統治中國史學界的“歷史學定式”的批評,以及對突破這些“定式”的新型歷史學人的肯定和鼓勵。 但在當年,當本劇播出后,當《鳳凰周刊》記者采訪我這個原創兼編劇,并詢及該劇的“現實意義”時,我是這樣回應的:“歷史劇當然有現實意義。這是劇中的歷史觀念所賦予的。我們是在‘現實’的位置上回溯‘歷史’。那么,我當然希望‘歷史’能夠告訴‘現在’:我們‘現代人’可以在什么程度上擺脫歷史局限性?;蛘吒傁窈诟駹査f: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東西就是:從來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2011年9月25日于北京Class公寓
編輯推薦
《走向共和》:于是李鴻章成為藥引子引出兩劑藥方:一劑是大中國通過內部變革而施行君主立憲,一劑是孫中山通過外部革命而進行共和立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